随着近期APP广告诱导点击监管准则落地,广告转化漏斗模型底部的广告点击率出现断崖式下滑,移动互联网效果评估指标局部失灵,广告主们(效果广告主,下文同指)投放愈发谨慎,APP广告商业化营收整体呈现短暂下滑现象。广告主们担心继续按照原来的CPM结算,同等广告展示曝光量下,广告点击效果不如从前。可如果按照CPC或CPA结算,开发者就要重投入研发深度转化效果,开发者和广告主关于结算方式博弈帷幕再次拉起。于是既满足媒体“轻便快”广告商业化需求,又满足广告主效果诉求的oCPX再度被提起。
一、oCPX介绍
oCPX是优化行为转化后的CPX,包含oCPM、oCPC、oCPA的泛称(下文以oCPM为主)。
“第一阶段为人工定向或盲投,数据采集阶段,按照人工的设置以传统CPM的方式出价。第二阶段广告投放人员会在系统中设置转化目标价,系统根据转化数据算法智能优化,并以此转化目标价为目标,系统算法管理对传统的CPM进行智能浮动出价”(引用自:吴俊)。
由于oCPX对开发者的出价与对广告主的收费是分离,这样一帮助开发者流量分发实现最优化,充分挖掘每个流量的价值;二帮助广告主减少非目标流量花费,缩短广告转化漏斗模型路径,控制了转化目标成本。以社交类APP举例,假设某广告主某次投放转化目标为5万次真实点击并进入详情页转化,该APP开屏广告位采买CPM为40元,CTR为1%,广告主至少需要花费20万元采买500万展示曝光才能完成目标。对开发者和广告主都存在495万的流量浪费。转化目标不变换成oCPM,广告主给出的还是40元。系统在小流量池训练后,会对该广告内容从展示到真实点击行为比例为5%的人群溢价100%(实际出价就是80元),对该广告内容从展示到无点击行为或点击无后续转化行为的人群不出价。广告主只需要花费8万元就可以完成目标。对开发者而言,原来只能变现4万元的100万展示曝光,被多挖掘出4万元价值 ,潜在广告商业化价值也大幅增益。
二、oCPX、eCPM、CPM、CPC区别
oCPX特点:上游帮助广告主采买开发者的流量价格是实时动态变化的,其竞价采买是依据对应参数转化率预估的广告价值进行实时出价。oCPX激活了开发者自己的APP数据,通过算法模型深度学习迭代升级,从传统预估点击率、转化率等参数平均值转换成 实时预估各参数,实时优化了广告主投放中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每个流量价值。
CPM/CPC能粗浅反应该APP流量价格高低,eCPM能反馈广告投放转化效果好坏,oCPM能兼顾深层次的开发者收益和广告主的ROI。CPM/CPC结算都存在流量精细化分发不充分,流量价值浪费(优缺点如下图2)。如上社交类APP为例,传统CPM统一固定出价采买流量方式,经常出现低转化用户由于固价反而容易采买,而高转化用户又因固价竞争失败反而难以获取。此外,随着算法模型不断进化,对用户推荐的广告更加精准,用户体验满意度提升,APP用户生命周期自然拉长,LTV也获得提升。
三、总结
对行业而言,oCPX机制放弃了传统竞价广告中单次流量变现 低价简单稳定的模式,实现了开发者持续流量变现价值挖掘的最优化,满足了广告主ROI诉求,还均衡了用户体验。
参考资料:
吴俊,《一文快速了解oCPX》
PMCoder,《oCPM功能以及原理简述》
PMCoder,《OCPM/OCPC核心知识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