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从业者日常工作中,总是能听到各式各样前缀的新ID名词 ,下文将带你快速明白这些ID的用途。
互联网术语中的xxID主要分为互联网广告标识码、设备关联类标识码、移动用户通信标识码、数字身份标识码四大类:
互联网广告标识码,它可以帮助营销人员识别设备代表的用户,确认广告是否有效触达,避免广告重复,同时进行真实性监测等,主要有IDFA、GAID、OAID等;
设备关联类标识码,通过这个识别码,网络端可以对该设备进行跟踪和监管,主要有ANDROID_ID、DeviceID、MEID、UDID、UUID等;
移动用户通信标识码,手机卡实名认证身份,主要为ICCID;
数字身份标识码,一般用作用户身份认证,主要有OpenID、VIEID(Virtual identity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网络身份证)等。
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以上四类标识码必须获取用户授权,并能提供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障等合法合规前提下,才可以流通使用于广告主、媒体平台、第三方监测公司、代理公司等数字营销业务全链条。
IDFA(ID for Advertising,苹果系统广告标识码), iPhone 的设备“临时身份证”。 苹果 在iOS 6 后新增的广告标识码,主要给开发者用来跟踪广告效果的。IDFA 存储在用户 的iOS 系统上,同一设备上的应用获取到的 IDFA 是相同的。临时是由于如果用户重置系统或选择还原广告标示码,该ID会重新生成;当用户开启提供禁止广告跟踪功能, 移动开发者将无法读取到设备的 IDFA。
OAID(Open Anonymous Device Identifier,开放匿名标识码),由中国移动安全联盟开发的安卓设备“临时身份证”。它与IDFA高度类似,在国内售卖的安卓系统手机厂商统统支持,这里不做过多介绍。
GAID(Google Advertising ID,谷歌广告标识码),Google Play service提供给用户的可以重置的唯一广告ID,通常也被用来作为设备的唯一标识,用于数据收集,也是“临时身份证”。但用户手机上必须安装有google play服务,并且网络可以访问google,才可以获取到该id。(该广告id也被称为AAID —— Android Advertising ID)。由于可以被重置,因此是非永久性标识符。由于特殊环境,目前国内已无法使用GAID,同时由于Android 10的普及,已经很难再获取到IMEI,所以国内APP开发者都在使用OAID代替。
移动互联网广告从业者需要注意,在借助“临时身份证”统计时,可能会因重置系统或还原广告标示码重复统计计数,也可能会因用户禁止广告跟踪计数缺失。正常情况下,因IDFA产生的用户统计误差很低。
当然除了以上三种主流互联网广告标识码,还有头部平台字节跳动公司巨量引擎平台推出的BDID、腾讯公司腾讯广告平台推出的QAID、阿里巴巴公司友盟平台推出的UMID等,但这些方案均无法实现跨平台的账号拉通,其透明度、安全性取决于超级媒体平台,也不利于数据跨域流通。
ANDROID_ID,安卓设备系统首次启动生成的一串字符,基本可以保证唯一性。但是root、刷机或恢复出厂设置都会导致设备的ANDROID_ID重置。
DeviceID(设备ID),安卓设备出厂时记录的硬件信息,其中又包括IMEI 和 MEID/ESN。一般情况我们获取手机的DeviceId也就是手机的IMEI码。,目前除了 谷歌 自家应用以外,其他很少使用。
MEID(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r,移动设备识别码),它是CDMA手机的身份识别码,是ESN码的升级版,也是每台CDMA手机或通讯平板唯一的识别码。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Android 6.0以下的系统,即使是双卡双待的设备,也只能获取一个DeviceID;Android 6.0以上的系统,使用GetDeviceID可(传入下标号)获取多个设备号信息。
UDID(Unique Device Identifier,唯一设备识别符), 移动广告商和游戏运营商往往需要通过UDID用来识别玩家用户,并对用户活动进行跟踪。Android:获取UUID后,写入.so文件生成UDID。即使APP重装,值也不变,除非root手机(普通用户做不到);
IOS:iOS 6 之后被禁止获取系统原生的UDID,但可以通过uuid,写入到钥匙串中,从而获得自定义的UDID(非系统原生),即使用户重装APP,只要每次都取这个钥匙串返回,就是不变的。
OpenUDID:是一个替代 UDID 的第三发解决方案。缺点是如果你完全删除全部带有 OpenUDID SDK 包的 App(比如恢复系统等),那么 OpenUDID 会重新生成,而且和之前的值会不同,相当于新设备。
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唯一识别码),是用于软件开发的ID格式标准。通常软件自主生成UUID格式的ID用来标记软件内用户。Android系统可直接调用APIUUID.randomUUID()生成。IOS系统可以通过系统自带的KeyChain进行UUID的持久保存,若当前APP被删除,再安装仍可以拿到这个ID信息。
ICCID(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 ,集成电路卡识别码或者SIM卡卡号),若当用户更换设备,仍可通过“手机号码身份证”追踪。
数字身份标识码和上文中的UUID有相似之处,但它不同于UUID是软件厂商研发识别自己软件内用户,而是第三方权威机构或者公司等研发出的服务各大软件厂商/移动开发者的加密ID,因此数字身份标识码更加开放,更加安全。
OpenID,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身份识别框架,它具有开放、分散性。
VIEID(Virtual identity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网络身份证), 是网民在网络上的身份标识且具有唯一性。VIEID是一段含有标识持有者身份信息并经过认证中心审核签发的电子数据,只要在网络环境中有需要识别用户身份、进行信息交换和传输的地方,都可以用电子标识保障安全。
对于移动互联网广告从业者来说,为了实现广告结算、效果归因、流量甄别、精准营销、用户画像构建等,需要从终端设备、开发者、服务端协同获取使用这些ID数据。
此外,官网还有相似内容《苹果新规一字之差,对开发者影响天差地别》的账号和账户的区别。
倍业科技成立于2015年,以“赋能媒体商业化”为使命和愿景。自主研发推出APP自己的商业化管理和运营产品Blink,先后获得了险峰华兴、竑观投资、颐成投资等机构的投资。业务涵盖视频、社交、金融、教育、交通出行、汽车、母婴、动漫、工具等多个领域媒体商业化。已与国内100多款知名媒体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倍业科技整合了API和SDK解决方案,结合了全栈式广告技术,通过流量管理和运营优化工具,为媒体充分挖掘每个流量的价值。此外,倍业科技的免费开源聚合广告SDK产品EasyAds,已在GitHub代码库、Gitee代码库、华为开发者联盟生态市场等平台上线。EasyAds旨在为移动开发者集成市面广告SDK时,可以实现安全拓展层面、迁移层面、开放层面的完全自主可控。
参考文章《产业与政策丨互联网广告标识问题研究与应对建议》